近日,经过两年的法律斗争,这桩诉讼终于有了新进展,原告方的22项主张中,已有20项被驳回。
“现在了解情况很困难,PPT里水分很多,PPT可以包装,包装得很漂亮。”近日,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在新书《风范》出版研讨会上的发言,再一次引起了网友们对演示文稿PPT的争议。
近日,由《花城》杂志和《当代》杂志主办的“重塑文学期刊传播力与引领力——全国名刊编辑交流会”在广州的花城文学院·陌上礼堂举办。
来自全国各地共28个文学名刊的编辑参加活动,共同探讨在当今的环境下,文学期刊如何调整策略、创新发展,进一步强化传播力与引领力,更有效地将优秀文学作品与读者联系起来。
期刊内容与传播力比翼齐飞
在交流会现场入口,主办方设置了特别的展示架,上面是各文学名刊的创刊号封面,包括此次的主办方《花城》和《随笔》,以及《人民文学》《当代》《十月》《钟山》《长江文艺》《南方文坛》《小说月报》等兄弟杂志。众多期刊编辑在展示架前留影,回忆刊物多年以来的发展足迹。
会上,主持人、《当代》杂志主编徐晨亮介绍,此次活动是借《花城》杂志创刊45周年暨第八届《花城》文学奖颁奖典礼举办之际,邀请全国各地文学期刊界同仁就文学期刊的未来展开探讨。文学期刊该如何更充分地利用新的传播媒介为文学赋能?如何激活优秀文学作品自身具有的艺术感染力与潜在能量?如何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下,提升文学期刊对于创作、阅读乃至文学生活的引领力?此次交流会上各家期刊都分享了自己的思考。
花城出版社社长、《花城》杂志主编张懿表示,大量的文学杂志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创刊,一直走到今天,众多同仁的到来,为广东的期刊界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,既是为了分享以往的办刊经验,更是为了打造新时代优秀期刊的编辑队伍,共同探讨文学期刊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。
张懿认为,过去文学期刊的阅读方式相对单一,而现在读者可以通过电脑、手机、阅读器等各种方式获取内容,媒介形式也有视频、音频、网页等,这改变了文学期刊编辑的工作方式,文学期刊需要从新的平台、新的空间中找回读者。近年来,《人民文学》《收获》《十月》《花城》《小说月报》等期刊已经开展了大量新的探索,编辑的工作已不限于纸刊,而是在各网络平台投入了特别多的力量。
“期刊仍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,并会继续产生其特有的作用。”《作家》主编宗仁发认为,对于喜欢自主阅读的人来说,纸媒仍是首选的方式。期刊不必过度悲观。此外,文学期刊还拥有原创性优势和现场的优势。“文学期刊是创作的第一现场,对于青年作家的成长来说,文学期刊十分重要。目前中国文学期刊的使命,是寻找伟大的作家,寻找伟大的作品,寻找伟大的民族精神。”
“我们要把文学理解成一种行动和实践,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,这需要我们对文学、文学性进行开放性理解。”《南方文坛》原主编张燕玲以《花城》杂志品牌栏目《花城关注》与今年火爆出圈的李娟散文集《我的阿勒泰》为例,分析了《花城》开放进取的文学理念。“他们充分寻求各种文化互鉴的通道和手段,与各种文学门类多项赋能,自己独特的时代表达,以及表达方式的现代性,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新风。”
《小说选刊》主编徐坤对文学期刊的内容抱有十足的信心,认为文学期刊经营和传播在当下愈发重要。徐坤举了《人民文学》与“与辉同行”合作的例子,“在严峻的传媒环境下,应找到文学期刊新的增长点。”他说。
《十月》主编陈东捷认为,文学期刊在新时代背景下,虽然面临着市场化、数字化及新媒体等多重挑战,但其原创性和专业性的核心价值依然重要。他指出,文学期刊应专注于小众化、专业化的深度阅读,通过内容创新、文体革新和汉语表达的探索,激发读者的参与感和共鸣。
《钟山》主编贾梦玮强调,文学期刊作为时代精神的反映者,承担着反映中国人真实精神状态和支持汉语言发展的责任。他认为,文学期刊在面对新媒体冲击时,应坚守文学的核心价值,不因迎合市场而妥协。同时,期刊编辑需有担当,通过优秀作品来引领社会思潮,促进文化进步。在传播策略上,应注重精准定位,确保文学内容以最合适的方式传递给目标读者。
“文学期刊应主动融入现代传播格局。”《人民文学》副主编陈涛认为,文学期刊的核心在于优秀作品,需坚持品质优先,敢于拒绝一般性作品,也要思考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之间的平衡问题。在传播手段上,文学期刊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,通过多渠道推广和互动,增强与读者的联系。同时,期刊还需关注当下社会热点,使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,从而提升期刊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。
拓宽宣发渠道 吸引更多年轻读者
除战略性的办刊思路外,各家刊物还从各自的探索实践出发,分享了很多扩大传播力的具体方法。长江文艺杂志社副主编喻向午强调渠道对于刊物的作用,在网络时代也需要把握住网络的渠道。《小说月报》《科幻立方》执行主编徐福伟也持相似的观点,据徐福伟介绍,《小说月报》很早就开始布局网络平台,并且在2022年开通B站账号,2023年入驻小红书。
《山花》主编李寂荡介绍,《山花》与西安电影制片厂签署了战略协议,每期推荐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的小说。《十月》杂志的步伐也大幅向前迈进,执行主编季亚娅介绍,《十月》新创一本子刊,采用了新媒体号先行的方式,预先积累了一批线上的读者,内容与纸刊拉开差距。另外《十月》也参加了“做书”公众号举办的图书市集,以当下年轻人中间流行的方式销售过刊,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。
主办方介绍,此次交流会是花城出版社、花城文学院、《花城》杂志与《随笔》杂志主办的“《花城》45周年暨第八届花城文学奖颁奖典礼”系列活动之一。
1979年,《花城》《随笔》杂志创刊。《花城》杂志得名于秦牧先生的散文名篇,被誉为全国纯文学期刊的“四大名旦”之一,而《随笔》素有“南有《随笔》,北有《读书》”的美誉。1981年,花城出版社成立,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领了钱锺书热、先锋文学热、 王小波热、武侠文学热、琼瑶热、席慕蓉热、朦胧诗热等中国出版和阅读潮流。
45年,《花城》与《随笔》一路走来,与全国所有文学期刊一道见证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。文学期刊在当代文学生态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,一方面追踪创作动态,传播优秀作品,另一方面引领文学风潮、弘扬文学价值。未来《花城》与《随笔》将继续与各文学期刊界同仁一道助力中国文学未来的发展,营造繁华灿烂,气象万千的文学世界。
【采写】南方+记者 戴雪晴
【图片】主办方提供期货配资比例